小學科學實驗室能按年級來建設,能與科技校本課程、社團活動等融合起來。要解決好小學科學實驗室的功能定位問題。功能不同,實驗室不同,給學生學習知識活化的、應用的路徑不同,決定了實驗室的結構與內涵。書本知識要活化,能力培養要基于經驗。實驗室不能僅僅圍繞教材,而要釋放創意,圍繞課程建設打開思路。科學實驗室要有頂層設計。能把課堂內與課堂外、學校內與基地中融合。
實驗室通用要求;1、使用面積:為86㎡/間,生均不小于1.8㎡。探究實驗室使用面積建議在96㎡以上。2、位置:實驗室(樓)應保證建筑朝向,室內避免直射陽光,主要采光面應位于學生座位的左側。實驗室(樓)要建造在地面較高處(或墊高地平)。3、照明:采用自然光及輔助照明。教師演示臺及學生實驗桌面的平均照度不應低于150 Lx,其垂直照度的平均值不應低于200 Lx,實驗臺面與書寫板面上的照度均勻度不應低于0.7。室內無可見眩光,宜安裝窗簾。
實驗室和功能室的建設,應滿足學科教學的要求,有完善的設施、設備,有配套的教學儀器,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。符合現代教育的特點,有利于各種媒體信息的傳播、收集和運用,實現資源共享。適應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要求,有利于營造學科實驗的優良環境,有利于創設體驗科學探究過程,培養能力的教學環境。體現整合教育資源,探索實驗教學模式,有利于學生主動實踐、學習和個性化教育。突出環保,注重安全,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。